產業工人是創新發展的骨干力量,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基礎。系列報道《代表委員履職故事》,本期一起走近全國人大代表、太倉萬方碼頭門機和卸船機班副大班長褚鋒。
碼頭上、辦公室里、操作機旁,一上午,褚鋒忙碌的身影不停來回穿梭。除了操作門機和卸船機運輸貨物,按時檢查管轄區域的安全情況,如今褚鋒又多了一個“導師”的身份,來培養更多青年工人熟練掌握操作技巧。
”我是2010年到的我們太倉萬方碼頭,整個太倉港那時候也是沒有太多的企業,現在您再看看港口行業也是發展得欣欣向榮,無論是場地上的機械,還是我們操作的大型機械,都有了一個向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全國人大代表、太倉萬方碼頭門機和卸船機班副大班長褚鋒說。
作為一名“85后”,褚鋒從門機學徒開始,刻苦鉆研,先后獲得全國交通技術能手、江蘇省勞模、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在這里,褚鋒和同事們創新利用艙內分票的工藝, 將原木在碼頭運輸分揀的用時大大縮短,節約了能耗成本。
褚鋒介紹,最初的時候卸原木效率,像新西蘭輻射松晝夜只有5000立方左右的效率,現在已經達到了1萬多立方,公司集團這邊也有自己的工匠學校,針對工匠的培育、技能工人的成長成才、職業資格的晉升甚至是青年工人的儲備,其實都提供了很好很廣闊的舞臺。
產業工人隊伍的建設,也映射著太倉港的成長與發展。去年,太倉港年吞吐量突破了800萬標箱,開創了全國內河集裝箱發展新的記錄。今年,褚鋒當選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激動之余,作為基層一線港口工人的“發言人”,他打算將自己在工作中的思考和總結轉化為帶到全國兩會上的意見建議。
褚鋒表示,這是一份莫大的榮譽,也是整個港口行業、太倉港一線工人的榮譽,還是想把這個方向聚焦在港口運輸行業當中的一些難點、痛點上面,一些影響我們生產效率、影響靠泊效率、引航效率、甚至是生產安全、引航安全的這一方面去考慮,通過一個小的切口推動整個長三角一體化的和諧發展。
最近,褚鋒與其他在蘇州的全國人大代表一同開展專題視察,做好各項履職準備工作。距離全國兩會召開還有十多天時間,對于這項新的使命,褚鋒給自己提了要求,要和在港口操作門機一樣,技術過硬,沒有“盲區”。
“首先是不斷地去學習,更好地做一些履職工作的理論儲備工作,另外就是提升自己的履職能力”。褚鋒表示。
記者手記
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對于褚鋒而言,又是一次全新經歷。但從碼頭一路走來,創新、實干、熱忱,一直伴隨他的左右,相信他也會將這些融入到自己對工人隊伍建設、對港口運輸行業發展的思考中,在全國兩會的平臺上,發出來自一線奮斗者最真實的聲音。